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张阿姨在超市买牙膏时犯了难,各种功效的牙膏看的她眼花缭乱。
她牙齿敏感且有龋齿,老伴患有牙周病,还查出有幽门螺旋菌。
看到“抗幽牙膏”标价竟然有100多元,纠结了一番后还是买了“抗幽牙膏”。
几个月后她老伴复查,却发现老伴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仍然存在,医生称“抗幽牙膏”是“智商税”。
牙膏的常规成分包括摩擦剂、增稠剂、保湿剂、芳香剂、发泡剂、水和含有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成份的添加剂。
一支牙膏中,摩擦剂占比达50%至70%,是决定清洁力的关键。常用的摩擦剂包括磷酸氢钙、碳酸钙和焦磷酸钙,可以起到清洁牙齿和口腔的作用。
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中有很多东西,食物残渣、细菌分泌物、细菌尸体等等。因为它并非无菌环境,所以平常如果清洁不到位或不注意口腔清洁,会导致不少口腔问题的发生。如牙周炎、龋齿和牙齿敏感,而且口腔的健康与否还可能影响到全身的健康。
现在的牙膏品牌众多,各种功效叠加,价格也是参差不齐,甚至有些牙膏用久了,反而会伤害牙齿、有致癌的风险。以下3种成分最好避开:
1、二氧化钛
二氧化钛作为增白剂,常出现在“美白牙膏”中。但这种物质早在2017年就被列入2B级致癌物,实验显示其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口腔黏膜进入血液,长期使用可能增加细胞DNA损伤风险。
2、三氯生
添加三氯生的“抑菌牙膏”曾风靡一时,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并杀死多种细菌,被广泛的应用于牙膏、肥皂、化妆品等日用品当中,不过一般含量不会超过0.3%,而且它的抗菌机制会破坏口腔菌群平衡。虽然毒性很微弱,但由于日常使用,长期的暴露仍然对健康有风险。
3、阿斯巴甜
在一些“儿童牙膏”和“无糖牙膏”中,都会将蔗糖改用为阿斯巴甜,但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在2023年将它列为了2B类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能干扰神经系统,尤其儿童代谢能力弱,过量使用含阿斯巴甜的牙膏(如吞咽后),会增加肝肾负担。
除了成分风险,以下营销概念也需警惕:
1、“抗幽牙膏”可以防治胃病
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胃黏膜,而牙膏中的抗菌成分(如氯己定)虽然可以抑制口腔幽门螺杆菌,但无法通过吞咽到达胃部。
其实,使用抗幽牙膏与普通牙膏的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无显著差异,真正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方式是分餐、定期消毒餐具。
2、长期用含氟牙膏会中毒
“长期使用含氟牙膏会变成氟斑牙”“长期用含氟牙膏会中毒”的谣言流传播的很广泛。
但在《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明确,成人每日氟摄入量不超过10mg就是安全的安全,一支100g含氟牙膏(氟含量0.11%)的氟总量约为110mg。只要每次用量不超过1cm(约0.5g),儿童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就基本不需要担心中毒。
1、按口腔问题精准选择
有龋齿和蛀牙的可以选用含氟牙膏(氟含量0.1%-0.15%),如佳洁士热感美白(氟含量0.11%);牙齿敏感的可以选择含硝酸钾的牙膏,如舒适达专业修复(硝酸钾含量5%);而牙周炎可以用含氯己定(0.12%)或亚锡离子的牙膏,如欧乐-B牙龈专护。
2、成分表避坑指南
第一,避开“二氧化钛”“三氯生”“阿斯巴甜”“糖精钠”;
第二,警惕像“纯天然”“中药成分”等模糊表述,还是需要查看具体的成分表的;
第三,儿童牙膏优先选“食品级”成分,如可吞咽的硅磨料,儿童含氟牙膏需控制氟含量在0.1%以下,每次用量不超过豌豆大小。
3、拒绝功效夸大宣传
像“7天美白”“3天抗敏”大多都是营销话术,真正起效需要使用2-4周,而且牙膏是替代不了洗牙的,每年1-2次专业洁牙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们购买牙膏不需要专挑贵的,选择适合自己口腔情况的即可,优先关注成分安全性,结合口腔需求选择,避免被夸大宣传误导而购买到有安全隐患的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