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造价值、存在造就未来
在日常生活中,牙膏的选择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事,却常常让人陷入纠结。就像陈阿姨,晚餐过后,她又陷入了盯着手机屏幕的恍惚状态。屏幕上各种牙膏的信息纷至沓来,价格从几块钱到七八十元不等,功效更是五花八门,看得她眼花缭乱、心烦意乱。丈夫关切地询问后,才知道她在为挑选牙膏的事烦恼。陈阿姨心里琢磨着:“价钱和质量成正比,买贵点的牙膏,对家人健康肯定有好处。”可朋友们又提醒她,高价牙膏可能只是商家的营销噱头,成分其实没啥差别。夫妻俩就此展开讨论,一直聊到夜深,也没能得出个结论。那么,究竟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牙膏呢?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问题。
一、牙膏致癌?别被谣言吓倒
(一)过氧化氢:美白背后的隐忧
过氧化氢是美白牙膏里的常见成分,它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污垢,让牙齿看起来更亮白。不过,有研究提到,过氧化氢可能会引发细胞氧化应激,进而可能提升癌症风险。但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过氧化氢在人体内具有致癌作用。不过,使用过氧化氢可能会引发牙齿敏感和牙龈受损,所以,如果要选用含有这种成分的牙膏,最好先咨询牙科医生的意见。
(二)微塑料:清洁与环境的两难
微塑料是一种细小的塑料碎屑,被添加到牙膏中是为了增强清洁力。但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们可能会在生物体内累积,进而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至于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其是否具有致癌性,目前的研究还不充分,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微塑料会对人体产生致癌风险。
(三)三氯生:抗菌与安全的权衡
三氯生常出现在抗菌牙膏中,它能降低口腔细菌数量,有助于预防牙周疾病和蛀牙。然而,有研究报告提示,三氯生可能会干扰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并且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了可能的致癌风险。尽管这些发现尚未在人体研究中得到验证,但出于安全考虑,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对三氯生的使用进行了限制或全面禁止。
二、刷牙误区,你中招了吗?
(一)冷水刷牙:敏感牙齿的“噩梦”
很多人刷牙时习惯用冷水,但这种方式可能会给牙齿敏感者带来酸痛感,同时也会妨碍牙膏有效成分的正常发挥。想象一下,寒冷的水流冲击着牙齿,敏感的牙齿就像被针扎一样难受,而且牙膏里的有效成分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被冲走了。
(二)刷牙时间太短:清洁不彻底的隐患
刷牙时间过短,是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很多人匆匆忙忙刷个一两分钟就结束了,这样根本无法彻底清洁牙齿的每一个部位。牙齿的每个角落都可能藏着细菌和食物残渣,如果刷牙时间不够,这些残留物就会滋生细菌,引发口腔问题。
(三)横着刷牙:牙齿的“隐形杀手”
横向刷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错误刷牙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无法有效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留和细菌菌斑,还可能引起牙颈部牙龈受损、形成楔状缺损,并导致牙齿敏感等牙齿健康问题。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是竖着刷,顺着牙齿的生长方向,轻轻拂过每一个牙面。
(四)长时间不更换牙刷:细菌滋生的温床
牙刷用久了,刷毛会变形,清洁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长时间使用的牙刷容易滋生细菌。为了确保刷牙效果并防止细菌滋生及牙刷变形,建议每3个月定期更换一次牙刷。
三、选牙膏,这三点不能忽视
(一)摩擦剂成分:清洁的关键
牙膏的清洁功效及对牙齿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的关键成分——摩擦剂。碳酸钙、磷酸氢钙以及水合硅石是几种广泛应用的摩擦剂。碳酸钙清洁力强,但可能会对牙齿表面造成一定磨损;水合硅石相对温和,适合敏感牙齿。当挑选牙膏时,可以根据自身口腔的敏感程度及特定需求,来选定含有不同摩擦剂成分的牙膏。
(二)功能性牙膏:对症下药的选择
对于存在口腔问题的人来说,选择功能性牙膏是更为明智的决定。这类牙膏通常添加了特定的有效成分,比如具有抗龋齿、消炎以及抗过敏等功效的成分,能够更精准地应对和解决各种具体的口腔健康问题。比如,如果你有龋齿问题,可以选择添加氟化物的牙膏;如果你的牙齿比较敏感,可以选择抗敏感成分的牙膏。
(三)是否含氯:敏感人群的注意事项
氯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成分,但可能会对某些人群引发过敏反应或不适感受。部分人群在使用含有氯成分的牙膏时,可能会出现牙龈肿胀、口腔内溃疡等过敏症状。因此,在挑选牙膏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口腔较为敏感的人而言,推荐选用不含氯或者氯含量较低的产品,从而有效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不适感。
挑选牙膏这件事,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别再被高价牙膏的营销噱头迷惑,也别被一些不实的谣言吓倒。关注牙膏的成分、功效,结合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做出明智的选择。希望陈阿姨和她的丈夫也能早日找到心仪的牙膏,让全家人的口腔健康得到更好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