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海闻社观察 主业困境下的理财天才。
两面针牙膏大家都知道,老国货品牌,曾经连续多年蝉联国产牙膏销量冠军。但如今的两面针,似乎已经不再靠牙膏赚钱。
根据2024年财报,两面针去年归母净利润8109.88万元,同比暴增255.59%,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剩894.73万元,同比下滑37.13%。
更令人瞠目的是,年报披露,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12.73 亿元,占总资产比重 46.78%,短期借款 0.90 亿元,同比增加 55.17%。但公司却在报告期内新增9000万元短期借款,借款增幅超55%。
这让上交所都惊呆了,向上市公司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在货币资金较多的情况下对外新增借款的原因及合理性。
在交易所问询函的逼问下,两面针揭开了谜底。
通过享受民品贴息政策,公司贷款实际利率低至0.22%-2.6%,而同期在柳州银行的协议存款利率最高达3.8%。仅靠存贷利差操作,去年就白赚超250万元。
与此同时,两面针还炒股。
在另一家也做牙膏的上市公司云南白药炒股爆亏退出高风险投资的情况下,两面针选择了价值投资大金融。
去年以来,公司持股的中信证券和交通银行都出现大幅度上涨,算上两家企业的分红,共计给两面针带来8774万元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例高达108.19%。
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净利润的三大支柱分别是,炒股收益、存款利息、存贷套利。
相比日化企业的定位,公司的投资部感觉才是两面针的本体。
虽然股票的大赚有偶然性,存贷套利也可能会受到贷款贴息政策变动的可能性影响,这些盈利都是不能看到确定的持续性的,但不得不说,确实帮两面针救了一把急。
两面针的主业萎缩触目惊心。2024年,其家用牙膏销量仅3259万支,不足巅峰时期年销4亿支的8%。取而代之的是酒店用品业务——全年销售15.79亿支旅游牙膏,贡献7.61亿元收入,占总营收92%。
这种转型代价巨大。早年家用牙膏毛利率曾达35%以上,如今旅游牙膏为主的日化业务毛利率仅13.84%,不到行业龙头高露洁的四分之一。更残酷的是,在如家、汉庭等连锁酒店面前,两面针毫无议价能力。其海外拓展同样惨淡,出口业务毛利率低至0.19%,几乎无利可图。
两面针的衰落早有伏笔。2004年上市后,公司就开启激进了的多元化战略。
2004年,公司宣布收购广西亿康药业40%股权,其后陆续涉足造纸、房地产、精细化工等8大产业。资源分散导致牙膏主业的投入明显不足。2006-2024年的十九年间,公司扣非净利润仅有四年实现盈利。
2013年,公司终于试图回归主业,推出售价59.9元的“中药消痛系列”高端牙膏,并重金签约张嘉译代言,两年广告费投入近1.2亿元。
这不可谓不是一次豪赌,但此时牙膏市场格局已定,尼尔森数据显示,前十大品牌垄断90%份额,两面针市占率不足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成为了两面针的人事震荡年。
除了此次回复监管函后,7月1日任职超20年的财务总监王为民火速辞职,暂由总裁龚慧泉代行财务负责人职责。此前的2月,董事长林钻煌到龄退休。柳州国资紧急接管,派驻产投集团董事长周云祥接任董事长,产投战略投融资部总经理熊剑峰任副总裁。
新管理层提出,未来公司要“聚焦主业,效益先行”,但具体路径尚未明晰。
那市场信不信呢?估计还是持怀疑态度的,近年来柳州国资主导的多次改革收效甚微,操盘能力有待商榷。2016年引导的田七牙膏复产,其后就不再有后文。2024年奥奇丽资产被司法拍卖,也因条件苛刻无人接盘。
两面针将翻盘希望押注在大健康产业基金上。但该基金筹备两年仍未完成备案,具体投资方向成谜。
两面针是一款中药的名字,但多年前依靠“一口好牙,两面针”的广告火遍全国的两面针可能也没想到公司要靠一味叫权益投资的药方镇痛。在主业的聚焦无从下手的时刻,两面针的财务止痛药还能起效多久?柳州国资的手术刀,最终会切向病灶还是截肢?都还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